沒有神衹的特洛伊戰爭

Trojan War Without Deity

2004年5月,阿祿仔子跑去國賓戲院看Wolfgang Petersen導演的『特洛伊(Troy,2004)』,本來圖的是見識一下重金砸出來的聲光特效,卻意外發現了這是一部沒有神衹的特洛伊戰爭。雖然半世紀前Robert Wise導演的黑白片『木馬屠城記(Helen Of Troy,1956)』也沒有希臘神衹現身,但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則是透過劇情對白不斷暗示神的不存在,單是去神話這ㄧ點,本片就足以名留影史。

特洛伊電影1  特洛伊電影2   

 

熟捻荷馬史詩『伊利亞特(Ιλιαs)』的人ㄧ定知道:這是ㄧ個由希臘眾神挑起並不斷插手介入的戰爭故事。『伊利亞特』希臘文的意思就是『伊利昂之歌』,而伊利昂(Ιλιον)就是特洛伊(Τροιη)的別稱。特洛伊是位於小亞細亞(今土耳其)西北角的一座城堡,控制著赫勒斯滂托斯(Ελλησποντοs,今達達尼爾海峽)的咽喉。

 

特洛伊地圖2  特洛伊地圖   

 

發生在西元前十二世紀初的特洛依戰爭,在荷馬口中始於一顆金蘋果:由於爭吵女神埃里斯(Εριs)沒有受邀參加阿奇里斯父母的婚禮,所以向席間扔下一個寫有『給最美的女神』的金蘋果以行報復,果然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阿佛羅狄忒(即維納斯)爭搶。天皇宙斯讓三位女神去找特洛依王子帕里斯(Παριs)裁判,三位女神分別許與帕里斯權利、智慧、美女作為賄絡,結果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阿佛羅狄忒。在阿佛羅狄忒的幫助下,帕里斯把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Ελενη)拐回特洛伊,於是以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Μενελαοs)的兄長-邁錫尼國王阿伽門儂(Αγαμεμνων)為希臘統帥,組成聯軍討伐特洛伊,從而開始為期十年的特洛伊戰爭。

 

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怎麼可能只因為一件家庭糾紛就打了十年國際戰爭。其實明眼人也已經看出是特洛伊城懷璧其罪,因為它位於歐亞海陸交通要衝,控制著前海(今馬爾馬拉海)到愛琴海的樞紐,即掐住黑海到地中海的唯一通道,這才是戰爭的真正原因。所有以綠雲罩頂式的民族主義憤怒為戰爭的藉口都是鬼扯。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藉由阿伽門儂口中明白點出此點。

 

荷馬的史詩『伊里亞特』共一萬五千六百多行,以長-短-短重複六次(六音步)的詩律吟唱,如果每分鐘吟唱十行,也需要二十六小時完成。雖然電影已經縮成二個半小時,但現代人看電影越來越沒耐心了。在情節上『伊利亞特』環繞在『阿奇里斯(Αχιλλενs)的憤怒』這個主題打轉:故事從他和阿伽門儂爭吵的憤怒開始,也在他憤怒消解人性昇華而讓特洛伊國王領回赫克托(Εχτωρ)的遺體時結束。整部史詩故事的主題在在都碰觸到人性的弱點與欲望。小不忍則亂大謀,似乎是希臘眾神與英雄共同的弱點。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也藉由阿伽門儂口中明白點出此點。

 

在古老的社會裡,人類對宇宙、自然、命運、人性心理層面的未知,都將其歸屬於神衹的安排與掌控。阿奇里斯雖是書中的英雄,ㄧ生卻無法擺脫命運之神的操弄。但是當我們發現希臘神話中神性與人性相似時,就能體會掌握人命運的不是神,而是人的個性。個性決定命運。阿奇里斯的憤怒個性決定了他注定(或機率極大)將戰死沙場。個性經過多年養成,有其穩定性,難怪奧德修斯(Οδνσσενs)對一切發展瞭然於心。並非真有神的預言,而是掌握個性決定命運。人已成年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與神何干?就如好友勵德所說:「人的行為反應模式是很好掌握的,越重大的事件發生時,人的行為越好掌握」。

 

按照當時的宗教觀念:神決定人間的事,命運決定一切,但是荷馬讚賞的是人的主動和反抗。雖然他也同時指出人的弱點,而這些弱點是他們個人悲劇的根源。荷馬刻畫人物主要通過獨白、對白、行動和環境襯托,而很少進行心理描寫。當人物心理發生矛盾時,往往讓神出面解決。換句話說史詩中的神只是描述人心慾望的工具。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更是全面地去神話:包括阿奇里斯對神的不削、包括赫克托對於生死寄托鳥卦的不滿、包括把『伊利亞特』所有神的橋段全數刪除、包括對阿奇里斯之腱的交代。

 

打開解剖學圖鑑查閱:腳踝的跟腱(Achilles tendon)是和小腿三頭肌相連,但阿奇里斯之腱受傷絕非人會致命的直接原因。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將其解釋成致命的腹部中箭已經拔除,只剩腳踝的中箭未拔除,所以被看到的士兵理解成腳踝是阿奇里斯的致命弱點,(Robert Wise的版本則是腳踝中箭繂落馬車的阿奇里斯頭撞到石頭,咦,那頭盔是幹麻用的?)最後被渲染成這是他小時候被握住的左腳踝未浸到刀槍不入的神液所致。這樣對神話的解構,就是Wolfgang Petersen版本的最大特點。

 

在時間上,『伊利亞特』第二卷到第二十二卷只紀錄四天的事情,再加上頭尾,整個時間也僅僅是數個星期,但是整個作品利用回溯及預示傳達了戰爭打了十年。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可能為了避免混淆而全用正述,所以十年戰爭變成只有十七天(四天戰爭加十二天喪禮及一天屠城)。為了體貼觀眾記不住人名,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用親屬關係做人物連結。其實借(電影改成偷)阿奇里斯盔甲的帕特羅克洛斯(Πατροκλοs)是阿奇里斯最好的朋友,才不是什麼表弟;而阿奇里斯(愛上)的戰利品-布里塞伊斯(Βρισηζs)是特洛伊城阿波羅祭司的女兒,才不是赫克托的什麼表妹。

 

『伊利亞特』的英雄主義是根植於人最大的痛苦:『終將死亡』。只有英雄的榮耀可以讓人免於永恆的沒沒無聞。擁抱榮耀但生命短暫,或一生默默無名殘存而終,是英雄的兩難。『伊利亞特』中的這段詩句最能說明英雄主義:

 

朋友啊,倘若躲過這場戰鬥,

便可長生不老,還可永保青春,

那我自己也不會置身前列廝殺,

也不會派你投入能給人榮譽的戰爭,

但現在死亡的巨大力量無所不在,

誰也躲不開它,那就讓我們上前吧....

 

詭弔的是:人終將死催生英雄主義,卻也揭露英雄生命的價值正因它無所用途

 

『奧德賽(Οδνσσεια)』是荷馬另一史詩,希臘文的意思就是『奧德修斯的故事』。與『伊利亞特』的英雄主義不同,『奧德賽』是將日常英雄化。奧德修斯為了存活,隨時願意去乞討、使用詭計、承受屈辱、並隱藏真實情緒。與阿奇里斯的孤獨不同,奧德修斯認為人不應僅為榮耀而活:「狐狸知道許多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事」。阿奇里斯是個有極端凝聚之遠景的人,把所有價值都集中在一個焦點;而如狐狸般的奧德修斯擁有多元的關懷,將自己定位於生存的社會脈絡中。所以『奧德賽』的主題都圍繞在:『奧德修斯的返家』。荷馬的史詩:『憤怒-返家』,而我體悟的後現代版本是:『由返家到無以為家』、『局外人、放逐者、永遠的陌生人』、『鄉愁是一種永遠不可能被滿足的思念』、『不敢奢望有家,只能尋求片刻幸福感』。

 

英雄一無所有,除了英雄主義的榮耀。但古典的英雄社會已經遠離,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從羞恥文化轉移到罪惡文化,(想進一步接觸相關議題可參看紀登斯的『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僅為榮耀和他人如何看待的英雄主義在今天會引起反感,雖然這種原始但全心一意投入於某種理想是如此擁有單純和深刻性。

 

華納在介紹Robert Wise版本的特洛依戰爭是這麼說的:「它始於一件史上最有名的紅杏出牆....」。荷馬的史詩其實充滿厭惡女人(misogynism)的伏流,他在奧德賽中將奧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Πηνελοπεια)塑造成例外,反而證明了此點。『奧德賽』第十九卷,佩涅洛佩夢見鵝:

 

家裏有二十隻白鵝,它們爬出水面,

啄食麥粒,我看見它們便喜上心頭,

這時從山上飛來一隻巨大的彎喙鷹,

把鵝的頸脖折斷殺死,白鵝成群地,

倒斃廳堂中,老鷹飛入神妙的空宇理,

我在夢中深感傷心,禁不住哭泣....

鵝群就是那些求婚人,老鷹...其實卻是妳的丈夫....

 

這個典故後來在俄羅斯導演米亥科夫(Nikita Mikhalkov)的『烈日灼身(Burnt by Sun,1994)』片中出現,片尾,密迪亞對瑪露莎說她父親生前的遺言(?):

 

我這輩子多采多姿,卻在死前看到載鵝的火車,真是討厭,愚蠢又討厭。

瑪露莎:你為何從未跟我說?

密迪亞:我有許多事從未跟妳說。

瑪露莎:我也是...

 

熟捻『伊利亞特』的人都知道:史詩以特洛依國王普里阿摩斯(Πριαμοs)領回赫克托的遺體舉行喪禮做結束。而敘述阿奇里斯被帕里斯射死的『埃塞俄比亞英雄』、敘述奧德修斯在阿奇里斯喪禮上爭得其盔甲的『小伊利亞特』、以及敘述木馬屠城的『特洛伊的陷落』的作者都曾託名荷馬,後來這些仿作本文都被一一否定而失傳。Wolfgang Petersen對於『伊里亞特』沒提到的部份:如阿奇里斯之死與木馬屠城,都不依照一般傳統故事的安排。例如:阿奇里斯是為布里塞伊斯而死,而非傳統中為英雄主義而死。而且阿奇里斯竟然說出:「神忌妒人:因為人會死,所以分秒都努力生活」,所以我認為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可稱為『伊利亞特的奧德賽化

 

1873年,德國商人斯里曼(H. Schilemann)在土耳其北部西沙里克(Hissarlik)小山挖掘出特洛伊遺址,以及所謂普里阿摩斯國王的黃金寶藏。雖然寶藏是在土耳其發現,但斯里曼打算把它交給希臘,但希臘政府懾於土耳其的惡勢力而不敢接受。斯里曼將寶藏存放在柏林的國立博物館,而寶藏在二次大戰後的混亂中消失。

 

特洛伊遺址1  

 

1993年俄國政府宣佈:斯里曼挖掘的寶藏在大戰後就移到莫斯科。由於土耳其、希臘、德國、俄國在所有權上激烈爭議,寶藏在1996年才在莫斯科展出。據現在考古學的推斷:普里阿摩斯寶藏挖掘地層(由下起第二層)形成於西元前二十二世紀,比特洛伊戰爭年代早上一千年,估計第六層地層才是戰爭遺址。但是所有遺址文物的出土應有助於特洛伊城的還原。Robert Wise版本的希臘戰船就是依據出土的陶器上圖案還原,相信Wolfgang Petersen的版本也是參考了相關資訊,但有些誇大了,例如:阿奇里斯部隊用八字盾排成的方陣隊形就很像金剛合體;很多武器也不是青銅器時代(銅和錫的合金)所能做出的。

 

特洛伊4  

 

1876年,斯里曼在希臘南部奔尼薩斯半島的查拉山和埃里阿斯山之間山頂,挖掘出邁錫尼城。城牆由巨大石塊環山修建,西北面開有一個宏偉的大門,門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兩隻站立的雄獅(今已無頭),所以邁錫尼城的正城門因而被稱為『獅子門』。當我看到電影中獅子門變成阿伽門儂座位後的裝飾時不禁噗喫ㄧ笑,但我還是對Wolfgang Petersen的誠意表示肯定,畢竟沒幾個觀眾知道獅子門,至少它還原得還真像。

 

特洛伊5  

 

西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傾全國之力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圍攻十年才攻陷,結果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此國勢一蹶不振。西元前十二世紀末,來自希臘北部的多利亞人征服了阿卡亞人,一代名城邁錫尼就此摧毀。看來特洛伊戰爭對希臘而言,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我將它稱為皮洛士(Pyrrhus)勝利的古典版本,更何況是這古典版本是希臘自己主動挑起的。西元前十二世紀初,中國正處於同樣是青銅器時代的商朝末年,一千年後,優先進入鐵器時代的秦國統一天下,但只維持了數十年。那就是電影『英雄』的時空背景。許多人喜愛『英雄』而討厭『特洛伊』,我是覺得蠻愛笑的,雖然電影喜愛這一檔事就像做愛高潮一樣是很個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Che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