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影片名翻譯

About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 Title

阿祿仔子 2001年4月20日

台灣對於電影片名的翻譯,通常是市場考量多於對導演的尊重,所以有一窩蜂的魔鬼啦、靈異啦、終極啦、追緝令啦.....等等與原片名,甚至與劇情不相關的『騙』名產生。撇開上述太離譜的電影片名不論,其實電影片名翻譯與對該電影的解讀關係密切,由此也可一窺市場考量如何理解一部電影在講什麼。

 沉默的羔羊

有時候翻譯甚至文法是明顯地完全錯誤的。最有名的例子是:『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片名原文明明是『羔羊的沉默』,這些片商是不是不懂英文啊?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某年台灣片商邀請世界各國的導演來台灣開女性影展,在開幕酒會開始不久,伊朗導演忽然上台舉杯歡呼:「讓我們向東半球的女性致敬」。台灣片商還在犯嘀咕:「我這個主人還沒致辭咧,竟被冒失鬼搶了發言先機」,不料法國導演又忽然上台舉杯歡呼:「讓我們向西半球的女性致敬」。台灣片商不禁抱怨話都被別人講光了,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他這個主人最適合既向東半球的女人致敬,又向西半球的女人致敬,所以他馬上上台舉杯歡呼:「讓我們向女人的兩個半球致敬....」。

 沉默的羔羊03  

其實『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是說:女主角Starling(Jodie Foster)最後克服心中恐懼,所以片尾Hannibal問她是否夢中的羔羊不再哭號。這個惡夢開始於Starling童年,當小鎮警長的父親殉職後,被送往親戚家的農場暫住。失去家庭的不安全感,使得Starling被半夜農場宰殺羔羊的殘酷現實嚇壞了,所以逃離現實一路逃到FBI。『羔羊的沉默』代表Starling終於開始走出童年陰影,克服自己內心深層恐懼。至於片商屬意的『沉默的羔羊』則強調被害人的弱勢,被害還沉默無聲,其實該片根本無此意,八成是和邱淑貞演的港製三級片『赤裸的羔羊』的片名如出一撤。

沉默的羔羊02       

 

 

 

相關的例子還有:紐西蘭女導演珍康萍(Jan Chaphan)1993的傑作『The Piano』。片名叫『鋼琴』是有意思的,因為該片是說啞與慾望的電影,當(情感)表達遇到困難時,慾望會另尋出口,鋼琴就是女主角Ada(Holly Hunter)喪失語言能力後表達情感的出口。這使我想起『The Piano』片頭女主角的獨白

My husband said my muteness does not bother him.
我丈夫說我的啞不會困擾他.
He writes and harks this.
聽這他信中寫的胡扯.
God loves them creatures, so why not he.
既然神愛可憐的世人.為什麼他不能.
Well, good, he had God's patience.
真是太好了.他有神的耐性.
For silence affects everyone in the end.
因為到頭來沉默總會影響任何人.
The strange thing is, I don't think myself silent.
奇怪的是我不認為我自己是沉默.
That is because of my piano.
那是因為有我的鋼琴.
I shall miss it on the journey.
在旅程中我將會想念我的鋼琴

片商將片名翻譯成『鋼琴師和她的情人』,顯然強調(炒作)的重點不在鋼琴,而在她的情人,而且此情人還不是指Ada的鋼琴老師,也就是她女兒的生父,而是黥面的Berge Baincs(Harvey Keitel),顯然和我對該電影的理解差十萬八千里。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翻譯片名翻錯其實不是台灣片商的專利,義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60年的傑作『La Dolce Vita(生活的甜蜜)』,就被美國片商翻譯成『The Sweet Life(甜蜜生活)』,連導演費里尼都抱怨英文誤譯,倒是法國片商直譯成『La Douceur de Virvre』才對。當然台灣跟著英文屁股誤譯成『甜蜜生活』,不講翻譯錯誤的中、英文片名還找不到咧。『生活的甜蜜』和『甜蜜生活』強調重點不同,費里尼自己詮釋該片:『...是說,無論如何,生活自有它本身不容否認的甜蜜...』,至於美國片商是不懂義大利文還是故意曲解以迎合市場,則不得而知了。

 La Dolce Vita  

由此可知,翻譯片名跟著英文意思走,實在是沒什麼好堅持的,畢竟世界上有太多電影使用的母語不是英語。不過英譯還是有蠻大的參考價值:一方面是國際化電影資料查詢方便,一方面英譯還是相對比較忠實嚴謹。

 

 

  尤利西斯的凝視

不過有時候英譯片名還是會漏失原語文拼字細節的用意。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1995年的傑作『Το βλεμμα του Οδυσσεα(奧德修斯的凝視)』,被英文片商翻譯成『Ulysses' Gaze(尤利西斯的凝視)』,到底是『荷馬的奧德修斯』還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有那麼嚴重嗎?不是同一人嗎?畢竟尤利西斯(Ulysses)是由奧德修斯(Οδυσσεα)的拉丁名幻化而來。這個被我稱為:L(λ)與D(δ)之爭的小細節,表現出Angelopoulos的民族自尊

2001太空漫遊   

其實20世紀長篇英文小說經典『尤利西斯』與古希臘史詩經典『奧德賽(Οδυσσεια,意思就是關於奧德修斯的故事)』,都是漂泊欲返家的典型。導演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1968年曾拍一部科幻片,光看片名就有意思:『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的奧德賽──台灣翻譯成『2001太空漫遊』)』,因為它和『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一樣,全片沒有一個人叫奧德修斯。導演想說的正是太空的奧德修斯的故事。不過台灣片商翻譯得也不賴,無重力的太空漫遊的確把無根漂泊給視覺化了

 

 

尤利西斯的凝視4  

為什麼片名是『尤利西斯的凝視』,因為導演在片頭提出疑問:「亞那基斯兄弟1905年拍的巴爾幹半島的第一部電影是偽造的嗎?真的是(希臘)第一部電影嗎?真的是第一個凝視嗎」如果電影是導演眼中世界,那麼這部電影就是永遠的陌生人、過路客無以為家的凝視。所以我把『鸛鳥踟躕』、『尤利西斯生命之旅』、『永遠的一天』稱為『安哲羅普洛斯的返鄉三部曲』,不斷漂泊,也不斷欲求返家。

尤利西斯的凝視02  尤利西斯的凝視03   

至於Angelopoulos的這部電影應該是『尤利西斯』還是『奧德修斯』?我認為是尤利西斯。畢竟片頭像劇場調度般表現1954年冬天,亞那基斯死前在薩羅尼加港內想要拍攝藍色帆船出海,並提到三捲一直沒沖印的film.......旅程......這一幕就是『尤利西斯』第一部第三章結尾的場景:『Moving through the air high spars of a threemaster.... silently moving, a silent ship.(一艘三桅船的桅杆桁架正在半空通過..... 無聲地移動著,一艘無聲的船舶)。』看來漂泊者由希臘出發,遠行到愛爾蘭的首府都柏林繞一圈後,又回到巴爾幹半島中波士尼亞的首府塞拉耶佛。

尤利西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Che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